假期將至,朋友圈和各種家庭群里又開始流傳起那些“似曾相識”的謠言,各類騙子也蠢蠢欲動。
“XX景區(qū)又出離奇案件!”“機票忽然遭遇退改簽?”“濃茶能解酒醉油膩”……類似謠言與騙局年年冒頭,卻總有人中招。結合近幾年常見的謠言與騙術,我們?yōu)槟崂硪环輰嵱弥改希残倪^節(jié)。
一、出游:不輕信這些“消息”
情景再現(xiàn):
“出門一定要小心,有人在山上被蛇咬死!”臨近假期,李先生正在謀劃一家人的郊游計劃,卻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出現(xiàn)這么一條消息。網(wǎng)上流傳的消息信誓旦旦地稱,京郊山中出現(xiàn)毒蛇,導致“封山”?!氨緛磉€計劃趁著秋天登山賞景,這下還要不要去?”看到朋友圈里的“消息”,李先生一時也沒了主意。
真相核查:
近日,一則東靈山被“封山”的消息在網(wǎng)上流傳,有網(wǎng)友稱“封山”的原因是“有人夜爬時被凍死”,有網(wǎng)友稱是“有人在山上被蛇咬”。經(jīng)北京市門頭溝區(qū)清水鎮(zhèn)政府、區(qū)文旅局等有關部門核實,上述信息均為謠言。
臨近假期,總有涉及出行、景點類的謠言出現(xiàn),鉆的就是網(wǎng)友出游在即,對此類信息關注度提升卻無暇仔細核實的空子。
提示建議:
針對此類信息首先不輕信、不盲傳;其次,主動通過官方渠道,如政府網(wǎng)站、權威媒體核實;最后,積極舉報謠言,共同維護清朗網(wǎng)絡空間。
二、消費:要警惕這些“套路”
情景再現(xiàn):
“十一”假期前,張先生接到自稱“國航客服”的電話,對方準確報出其姓名、身份證號、航班號,并稱航班因機械故障需改簽,可退還300元差價。在“客服”引導下,張先生操作退款未果,對方轉而引導其進入第三方小程序,要求進行人臉識別、輸入驗證碼。所幸在身邊人提醒下,張先生及時掛斷電話,經(jīng)核實航班動態(tài)正常,才意識到險些被騙。
真相核查:
這是典型的“退改簽”騙局。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旅客精準的訂票信息,利用節(jié)假日前后旅客出行關注度高、容易慌亂的心理,冒充客服實施詐騙。經(jīng)與航空公司及平臺核實,官方不會使用個人手機號聯(lián)系客戶辦理退改簽,更不會要求用戶前往第三方平臺進行轉賬或驗證操作。
提示建議:
接到此類電話或短信,務必通過航空公司官網(wǎng)、官方App或官方客服電話核實航班動態(tài),切勿輕信來電方提供的任何信息。凡是以“退款”“賠償”為名,要求下載未知App、點擊陌生鏈接、共享屏幕或索要驗證碼、進行人臉識別的,均可視為詐騙,應立即掛斷電話并報警。
三、健康:別嘗試這些“偏方”
情景再現(xiàn):
家宴上,陳先生與親友相談甚歡,不免多喝了幾杯,吃了不少油膩的菜肴。飯后,他感覺有些頭暈、胃里發(fā)膩,便習慣性地泡上一壺濃茶,認為這樣既能解酒,又能刮油解膩。這個做法是他從網(wǎng)上看來的,“濃茶解酒解膩,朋友圈里都這么說。”
真相核查:
“喝濃茶解酒解膩”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誤區(qū),實則可能損害健康。首先,濃茶非但不能解酒,其中的茶堿和咖啡因還會對心臟有刺激作用;其次,濃茶解膩的效果微乎其微,反而可能加重腸胃負擔,引起不適。
提示建議:
雖是佳節(jié),暴飲暴食也不可取,與其相信流傳的“養(yǎng)生偏方”,不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。如果確有不適,也應咨詢專業(yè)醫(yī)生或營養(yǎng)師,查閱權威健康科普平臺的信息,切勿盲目相信和效仿傳言、偏方。